- 乳房缩小整形介绍
- 乳房缩小整形步骤
- 乳房缩小整形术前准备
- 乳房缩小整形适应症
- 乳房缩小整形效果
- 医院简介
乳房缩小整形
- 发布时间:2013-11-08 16:02:38
- 最新修改时间:2013-11-08 16:02:38
- 发布者:经典网
- 乳房缩小整形介绍
-
乳房缩小整形介绍
乳房缩小整形是胸部整形的一类整形手术,针对目前被巨乳症困扰、乳房过度发育、乳房下垂及对自己乳房过大不满的男女人士。乳房过大、过长、过重会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腰背酸痛、颈椎关节炎、乳房下皱褶处糜烂等问题。
- 乳房缩小整形步骤
-
乳房缩小整形步骤
1、体位:乳房缩小整形受术者平仰卧位,双上肢外展,背部稍垫高。
2、制备真皮组织瓣:切除梯形切口线内的表皮层后,于乳晕上缘切开,切口两端分别沿梯形的两侧边向上延伸,直达乳房下皱襞处,切口深达皮下层。
3、显露腺体组织:避开梯形区沿新月形切口线切除线内的皮肤全层,然后掀起上方皮瓣,显露腺体组织。
4、切除腺体组织:根据腺体大小于腺体上缘中点附近向下沿乳晕上内侧缘和真皮组织瓣内侧缘呈S形切除上内侧腺体组织,将腺体创面对拢缝合。
5、置放乳头:于乳头新位置处沿设计线切洞,上提乳头于上方皮瓣的下面自洞内引出,将边缘缝合固定。
6、关闭切口:如真皮组织瓣过长,可适当折叠塑形,缝合固定1~2针,然后将上方皮瓣拉下覆于其上,皮瓣缘与下方的切口缘对拢缝合。注意真皮组织瓣蒂部应浅缝,并尽量少缝以免影响血供。
7、置放负压引流管:将30cm长乳胶管的前段10cm纵行剖成两半,分别置于皮瓣下的同侧和对侧,同侧头剪短3cm;后段管于侧胸壁另戳口引出(回病房后接负压吸引装置)。
8、整个乳房用厚层敷料加压包扎。
- 乳房缩小整形术前准备
-
乳房缩小整形术前准备
1、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首先应该认识到巨乳是一种疾病,有病去找医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要因为害羞或过分恐惧而对前途失去信心,相信正规医院专业整形外科医师能够塑造出一对丰满而匀称的乳房,要丢掉一切恐惧心理。手术属于中等大小手术,不会对健康构成任何威胁。大多数患者最担心的是术后外形及有无瘢痕。现代乳房整形美容外科的进步已经在术后外形的雕塑和尽量使瘢痕更为隐蔽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术后佩戴合适的乳罩会轻而易举地隐去微不足道的手术痕迹。未婚女性有时会担心术后的哺乳问题,现在的乳房缩小整形术是去除大部分乳腺组织,而保留的部分乳腺组织及其输乳管道并未遭受破坏,这部分腺体所分泌的乳汁会毫无阻碍地输送至体外。因此应充满自信,勇敢地面对手术,保持平常心是很关键的。如果背上很重的思想包袱,不但会影响手术的恢复,还会影响自身的健康。
2、客观地对待手术效果:虽然现代手术学的知识已能使乳房缩小整形术近乎完美,但它毕竟还是一次手术创伤,同其它任何手术一样,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血肿血清肿、皮瓣坏死、切口愈合不良、切口瘢痕等,这与手术技术、手术设备、麻醉方法及患者本身的体质都有关系。但在比较正规的医院,术者仔细地设计加上患者很好的配合,大多数并发症可以得到预防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会造成太严重的不良后果。但有些并发症是难以避免的,例如:切口瘢痕,既然是手术就会留下切口瘢痕,相对于普通外科手术来讲,虽然这种瘢痕很轻微,但也是患者不愿接受的。因此,整形外科医师要尽量将其缩小、缩短,尽量将其设计在较隐蔽的部位,如乳晕边缘或乳晕内。虽然术前两侧乳房可能存在不对称,能够大概估计各乳房之间的差异,但是很难精确。术中虽然能注意到多切除较明显肥大的一侧,但具体应切除多少是很难精确掌握的,术后可能存在两侧的不对称,对此患者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客观地对待手术效果。
- 乳房缩小整形适应症
-
乳房缩小整形适应症
1、长而松弛的乳房,有或无腺体增生;
2、宽而大的肥大乳房;
3、继发于妊娠后或者体重减轻后的悬垂乳房或者囊状乳房;
4、少女型乳房肥大;
5、单侧乳房肥大。
- 乳房缩小整形效果
-
乳房缩小整形效果
1、治愈:乳房丰满,富有弹性,伤口愈合好。
2、好转:乳房外形基本恢复,两侧较对称,伤口愈合尚好。
3、未愈:乳房外形无改观。
- 医院简介
-
武汉协和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乳房缩小整形是武汉协和医院整形外科经典项目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于1866年,系卫生部直属大型综合性医院,内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亚洲紧急救援中心、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医院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武汉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专科,是全国少数几家最早设立的专科之一。武汉协和医院整形外科自创立以来在国内,特别是中南地区整形外科学界均有较大影响,诊治患者达十余万人,历年来在全国、湖北省、武汉市相关专业学科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等一系列重要学术职务,拥有一批以教授、主任医师为主体的硕、博士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