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整形网
首页 百科列表 眼睑整形术
目录
  1. 眼睑整形术简介
  2. 眼睑整形术效果
  3. 眼睑整形术术后注意事项
  4. 眼睑整形术术后护理
  5. 眼睑整形术的适应证
  6.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概况

眼睑整形术

发布时间:2013-08-09 12:15:35
最新修改时间:2013-08-09 12:15:35
发布者:经典网
眼睑整形术简介
  眼睑整形术简介:

  眼睑整形术是从上下眼睑去除多余的脂肪、皮肤、肌肉和的手术,俗称“眼袋切除术”。眼睑整形术可以矫正上睑皮肤松垂和下睑睑袋,但不能完全去除鱼尾纹和眼睑皱纹,也不能消除黑眼圈或使下垂的眉毛上提。上下眼睑的整形术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一起进行。眼睑整形术也常与其它面部美容手术同时进行,如面部上提术或眉上提术。眼睑整形术可以显着改善您眼部的外观,但不一定会达到您所期望的效果,而且手术还可能发生并发症;因此在咨询时,您最好能详细说明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并与医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眼睑整形术效果
  眼睑整形术效果:

  眼睑美容手术使你看起来更加迷人和精力充沛。由于愈合过程是渐进的,你至少应当等待数周才能得到确切结果。数月后切口线逐渐消退,直至不明显。

  眼睑整形的结果是永久的,但可受遗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去除引起眼睑臃肿、眼袋的脂肪是永久性的。这种情况不会重新发生。但由于皮肤继续老化,沿着微小皱纹的皮肤松弛可有不同程度的复发。有时额部皮肤松弛,引起眉下垂,好象上睑下垂复发。此时,应考虑前额上提或者再次作眼睑整形。即使老化过程继续,眼睑整形术后的效果也能持续许多年。一些病人可能在年老时还要作一次修整。

眼睑整形术术后注意事项
  眼睑整形术术后注意事项:

  1. 术后3天内口服抗生素、滴眼药水;

  2. 术后可能轻微疼痛,但不会很明显;

  3. 术后局部可能肿胀,每个人术后恢复所需的时间不同,差异较大,一般在1周消退;

  4. 术后第一晚,你应该卧床,头部抬高;

  5. 术后眼睑上可作冷敷,但切记不可使用阿司匹林等活血药物;

  6. 一般5天左右拆线;

  7. 可戴墨镜1~2周,以防止风和光的刺激。

  8. 如肿胀消退得比较快,短期内即可恢复大部分工作。

眼睑整形术术后护理
  眼睑整形术术后护理:

  在做完眼睑开大整形手术后可以对局部伤口加压包扎,或者也可以用冰袋冷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压力不要太大,以防止损伤眼睛,另外,如果在手术后发生严重血肿和出血不止的情况,应该立刻到医院复诊。

眼睑整形术的适应证
  眼睑整形术的适应证:

  1.单睑;

  2.上睑皮肤过多,遮挡自然皱褶;

  3.上睑皮肤松弛下垂,有时遮挡视野;

  4.上睑臃肿,看起来无精打采;

  5.下睑皮肤过多,形成微细皱纹;

  6.下睑睑袋及黑眼圈,眶骨缘常常洼陷;

  7.下睑位置下降,角膜露白。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概况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概况:

  眼睑整形术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经典项目之一

[ART_TITLE]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始建于1954年3月,是一所以医教研相结合、创(烧)伤外科、骨科、急救医学和危重症救治为主要特色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始终坚持“适度规模,内涵发展,突出特色,精字建院”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医院 。

  医院现有医疗用房10万余平方米,共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临床科室27个,展开床位1100张,每年收治病人近3万多例,手术16000余例。拥有PET、MRI、X刀、DSA、螺旋CT、直线加速器等大型医疗设备,设有全军烧伤研究所(国家重点学科)、全军骨科研究所、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全国及全军临床药理基地、首都地区军队急救中心、交通伤救治中心、国际“SOS救治基地”,是第四军医大学、武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各类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60余名;临床主系列医师博士学位30%,硕士以上学位占80%;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中国医药青年科技之星2名;中国工程院光华奖1名;何梁何利奖2名;中国医师奖1名;求是奖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6名;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人员21人次。

  近年来,获得各级各类成果奖项77项,其中国家及军队二等以上奖项28项,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共获国家、军队和地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99项,研究资金3000万元,发表科技论文1197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5篇。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烧伤整形专业学科之一,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军重中之重建设学科、全军烧伤研究所、解放军总医院首批专科医院——烧伤整形医院和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最大的烧伤整形专业救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学科长期担负着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医疗保健重任,以及国家、军队重大突发事件的战备应急救治任务,同时面向全国各地及海内外接受疑难、危重患者。

  科室拥有独立的烧伤整形外科大楼,设有单独的门急诊(包括挂号、收费、药房、清创室、抢救室、留观室)、烧伤整形病区(3个,包括重症监护单元2个,床位113张)、手术室(5间,其中万级净化手术室3间)、整形美容医疗中心、创口治疗中心、毛发移植中心、功能康复室、皮肤护理室、皮库、国际组织工程中心和图书资料室。拥有先进的医疗、科研设备,有独立的科室网页和烧伤整形专科数据库,实现与军队卫生信息网络中心联网。每年收治来自海内外的烧伤、整形和美容患者1600名左右,年均门诊量3.5万人次左右,现已累计收治病人数20000余例。

  学科以危重烧伤、复合伤救治及并发症防治和后期整复、美容整形、康复治疗为临床特色,涵盖烧伤早期救治、后期整复、美容整形、功能康复、皮肤护理、心理治疗等各个方面,是我国设置最为齐全的专业学科。学科在危重烧伤、复合伤及脓毒症和MODS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毁损性组织缺损的修复和组织工程材料的研制和应用、难愈合性创面的修复、创面愈合及瘢痕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毛发移植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烧伤总治愈率达99.85%,LA50达98.97%,远高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学科特别注重应用整形美容的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深度烧伤创面,使得患者在抢救生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观恢复。近年来学科先后30余次主持全国、全军成批危重烧伤、复合伤和化学武器伤患者的救治工作,如2001年兰州军区某部烧伤战士救治、2003年齐齐哈尔“8﹒4”事件44名芥子气中毒患者的救治、2006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多名严重烧伤合并重度呼吸道损伤武警官兵、2008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火灾11名灭火机组人员等,救治范围涉及17个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危重烧创伤救治的重点支持单位和指导单位之一。

  整形外科是学科的另一特色,在体表器官缺损和畸形的整复、体表肿瘤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美容整形形成特色,乳房、颅颌面、眼、耳、鼻、外生殖器官的整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功能康复室国内建立最早,在烧创伤后的瘢痕防治和功能锻炼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治疗方案,并拥有国内一流的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设备。系统的综合功能康复疗法使患者从外观到功能、从心理到生理都得到满意康复,大大提高了其生活质量。皮库自1973年建立以来不断发展,成为全国最早、储量最大的皮库,已储存相当于410个成年人的皮肤,除满足本所抢救用皮之外,还支援了全国25个省市、100多家医院,被国内同行誉为“质量最好、成活率最高的异体皮”,为提高大面积深度烧伤治愈率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科始终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理、工、医相结合,主要科研方向为危重烧伤、复合伤及脓毒症和MODS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组织工程修复材料的研制和应用、创面愈合及瘢痕防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整形美容新技术的研究、烧创伤后功能康复与心理康复的研究等方面,科研课题获得包括国际科研合作课题(NIH课题,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烧伤中心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全军重大课题、指令性课题、临床新技术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等在内的各级科研基金资助30余项,资助金额达1000余万元。曾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等重要成果3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9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出版学术专着16部,参编30余部。

  学科具有较强教学实力,是国家烧伤和整形医师培训基地、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5名,先后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科研人员50余名,培养来自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600余名,其中许多医师已走上所在医院、科室的领导岗位,成为学术带头人,学科也以良好的教学效果荣获总后勤部院校优秀教学奖。1994年开始,学科每年在北京举办面向全国招生的烧伤学习班,1999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军继续医学教育一类项目学习班,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为全国、全军输送了大批烧伤、整形专业人才,为我国烧伤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学科成立50年来,涌现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烧伤、整形专家,如盛志勇院士、朱兆明教授、郭振荣教授、陈宝驹教授。目前科室主任由着名烧伤整形外科专家柴家科教授担任,副主任分别由杨红明教授、陈敏亮教授、宋慧锋副主任医师、申传安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拥有高级职称专家16名,硕士以上学位者22名,有出国留学经历者11名,拥有总后科技金星1名、科技新星1名。学科成员在国内外烧伤、整形美容和基础研究领域担任60余项重要学术任职和30余家国内外学术期刊总编、副总编、编委或审稿人。学科10余次主办国际、全国和全军专业学术会议,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着名专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每年接待来访外宾10余批。先后被评为“总后十佳文明单位”、“总后基层全面建设先进单位”、“总后学习成才先进单位”、“北京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总后基层先进党组织”、“总后先进党支部”、“总医院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多次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等奖励,盛志勇院士和柴家科主任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